大学哪一年最能决定命运,如何度过这至关重要的一年。   浏览:446  回复:8
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
过浓女 1 楼 2015/7/21 21:05:16




有人认为,大学四年里,最关键的是大一,初进校园,一切都是未知。就像一块璞玉,经历最初的打磨。而在有些人眼里,大四才是至关重要的一年。经过了四年的沉淀,走到了人生的另一个分岔路口,向左还是向右,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命运……


事实上,大一就像是高中和大学衔接的一个“过渡期”,期间,我们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适应完全崭新的生活,克制着对家的思念,享受着从高中紧张时光中解脱出来的“小自由”。而大四时,考研,找工作迎面而来,根本不会给你任何的反应期。这时候再想努力,很多都为时已晚,未来的路,早在前三年就已经奠定好了。


在我看来,大学四年每一年都显得格外重要,循序渐进,完成自己的成长。而真正要说哪一年是决定命运,至关重要的,那么,大三 绝对当仁不让!






一、“专业学习”真正的起步


步入大三,我们终于告别了众多的“通识课”,课表上开始被一些专业类课程给填充。对一些想要在本专业有些建树的大学生来说,大三绝对是补充专业学识,提升自我的黄金时期。大一大二用大量的基础知识进行了铺垫,大三专业知识才开始真正发挥它的优势。


前两年如果你用“迷茫”作为自己不思进取的借口,到了大三,自诩找到了所谓的“大学规律”,学会了应付老师,有策略的逃课,依旧我行我素,那么大学生活算是彻底毁了。而相反,大一大二虚度光阴,大三奋起直追,往往还有机会。之前成绩平平,大三却一鸣惊人,轻松将奖学金收入囊中的,也不在少数。


二、更加复杂的“人际交往圈”


相比懵懵懂懂,只在小范围内活动的大一,开始尝试和更多人交流的大二。大三,很多人会惊奇的发现,自己的“人际交往圈”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十分微妙的一些变化。


不再是大一那会儿宿舍几人同进同出,蜜到流油的姐妹情深,大二那会儿迷迷糊糊开始接触到很多班级以外的新鲜面孔。大三的时候,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开始固定了那么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,你们有着相同的志趣,或同为有个光明的未来,而苦心钻研学业,或是同样沉迷游戏,每晚约好组队厮杀。


感觉交际圈并没有扩大,反而缩小了不少。很多曾经熟悉的,都已断了联系,稳定联系的只有那么些人。通讯录里留下了很多不会再打出去的号码,很多人,就这样成了你生命里的过客。


大三这时候的朋友圈,往往体现的是你个人的志趣和追求。如果,你身边所熟悉的都是一些沉迷游戏,每天预谋着逃课的人,那么,你终有一天,也会被同化。如果,每天和你同进同出的都是一群“学霸”级人物,那么就算你想偷懒,也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逼迫着你去学习。


其实,大学生们不乏进取心,只是有时候一个学着一个,往往失去了学习的动力。很多人不知道,其实这个时候,只要有一个人开始行动,积极进取,自己的这个小群体将很容易被感染和同化。


三、考研or考证or工作,这是大三该决定的事


很多人以为,未来是考研还是找工作,那是大四才需要考虑的事情。但事实往往并不是这样。


考研,往往从大三下学期就要开始准备起来了,光靠大四上学期的那几个月,完全不够用。不少大学生因没在大三做好决定,一味跟风考了研,结果,复习来不及,名落孙山,这时候再去找工作,春招秋招都已失之交臂。而这时候,别人或已拿到公司的offer,或已拿到研究生入学通知书。


考证,大三这一年你的压力会很大,因为大三不学就真的没时间了,大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应付各种事情,考证就要在大三考出个90%以上,最好是考完。在大四的时间充分留给工作或考研,大四才来学习的人多半是焦头烂额。


因而,考研,还是工作,这是大三就该考虑清楚的事。如果你本专业并不理想,就业前景堪忧,那么早早开始准备考研,绝对是你改变命运的一种选择。而如果,你自信能力足够,无意在学术上有更大的造就,那么大三将是你搜集各种资料,预测行业前景的一个黄金时期。


很多人觉得大学迷茫,白白让大一大二虚度,又不能抓住大三这个黄金时期,指望着大四觉醒,能够扭转乾坤,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。因而,千万不要虚度了自己的大三,那才是大学的黄金时段!


吃苦谁不会
但如何安排大学生活


最近面试了一些实习生。看到童鞋们对自己的大三 &大三暑假安排,真是着急……大好的学年,没有实习,也没有认真读书;大好的假期用去游学或者回老家……事实证明,毕业求职时的差距,很多时候都是“大三这一年”导致的。


大三这一年用的好不好,可能比你大学三年一直努力的学习&考试,重要的多。


毕业去向的思考


关于毕业不在国内考研这件事,不论新闻联播和不懂行情的长辈说什么,我从来都没动摇过。道理很简单:我不想再学习高数&政治。我实在不喜欢。


关于毕业是否出国这件事,我在大二的寒假,一个人跑去美国待了1个月,在异国他乡独立思考了移民这件事的利弊,觉得并不适合我。那么出国的目的就单纯的设定为“通过读书在更好的国际校园平台上获得资源,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”。理顺了这个思路,也就坚定了我毕业“先直接找工作,后续争取Top学校”的想法。


毕业直接找工作的目标清楚了,接下来就是倒推“我在大三这一年应该做什么”。


做什么呢?在经过询问学姐学长&自己思考判断后,在大四10月求职前,排序第一的是有拿得出手的实习,排序第二的是大学成绩不能太差,排序第三的是ACCA争取多考几门。


再进一步剖析


为了实现“拿得出手的实习”,我必须先有一个普通的实习& 我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去实习(一般实习都是一周至少3天)。毕竟暑假实习竞争太激烈了,想获得优质实习的话,给大三下腾出一周至少3天的时间是更明智的选择;


我的高数已经一塌糊涂了,大学综合成绩没有高的可能了,可争取的只剩下专业课成绩了;


ACCA当时一年考2次,一次最多4门。但是学校的成建制班每次开课只开3门。我当时刚考完6门,还剩下8门。想考的快,就需要自学。


我的本科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(下文简称UIBE),大一入学发一本厚厚的《培养手册》,大学四年完全自主选课,每一门课都自己排时间自己选老师。于是综合了上面的排序&为了实现排序,我需要做:


1)各种渠道关注机会,寻找实习。如果有优质实习,就算逃课也要立刻争取,立刻去实习;


2)当时我在父亲介绍的房地产公司财务部实习了大二下一整个学期了,时间长度和学到的东西,够了。So准备好简历即可,后续能不能拿到优质实习,完全靠人脉、机遇、临场表现了;


3)大三第一学期努力提升专业课成绩,多选一些课,为大三下学期留出足够的实习时间和成绩空间。每每说到实习,不得不感谢UIBE的培养机制,可以灵活选课这一点,是UIBE学子实习的法宝;


4)ACCA考试多加一门,自学。最理想的是当时剩下的8门,4+4两次考完。最起码第一次考4门,这样无论如何大四求职前,能考完10门以上。


流水账形式分享下我的大三,也就是2006.9~2007.8。一句话总结:


我的大三 = 上半年全力以赴学习 +下半年全力以赴实习。


大三上半年


主要就是学习再学习,那是我最努力学习、逃课最少的一个学期,天天埋在UIBE博学楼的自习室。当时修的专业课是全英文教材甚至全英文授课,每门课程都有presentation或者案例分析,读起来一点儿都不轻松。


比如《市场营销》,会分成一个个team做模拟商战——有一个假设的经营环境、主营商品,每周每组在系统中输入对商品的定量、定价等等,然后系统依照设置好的经营环境,模拟出商业数据,通过销量、利润确认每组排名,关联课程成绩。


我不知道其他学校怎么讲《企业财务报表分析》、《战略管理》,我们是要分成team实实在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年报、分析一个企业战略方针的。


再比如我专业课选修的《广告促销与整合营销》,那是我大学最痛苦的一门课程,那本书有1000多页,全英文,A4版,期末考试还是全英文闭卷,至今复习那门课程的总结笔记还在我的书柜上。


为了调节,也为了减轻考试压力,我的选修学分用来听我大学最爱的方敏老师《中国古代文学》、很知名的乐平老师《西方哲学思潮》 、刘欢《西方音乐史》。为什么不用选修学分听其他专业课?因为目标清晰。我宁可旁听or自学,也不能给自己增加考试压力。进入考试周的专业课程越多,复习压力越大,每门课程获得高分的可能性越低。


全力以赴备考ACCA 的F7 \ F8 \ F9 \ P6四门。自学的P6,可惜最后挂了 。记得P6是第一天考,只答完52分的题,当时就知道fail了(可是我得了45分呢嘿)。后面的3门奋笔提速,一次性过了。如果当时没加考P6,还真不一定能一次性通过F789嘿。


大三下半年


2007年,对我而言特别考验体力、精力&抗压能力。时至今日,将近10年过去了,回想起2007年,仍然有种想哭的冲动。那半年对我精力管理&抗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,让我觉得德勤咨询加班熬夜啊,教书授课全国跑来跑去啊,以及后来在搜狗和现在创业公司的工作——压力比起小时候的2007,都还好(或许是错觉哈)……


大三下半年我拿到了德意志银行的财务部实习资格,是一个ACCA学员姐姐介绍的。她是我在学生时期能接触到的最好资源。


大三下学期的时间安排特别紧:


周一上午睡觉,中午到德意志银行实习,基本要加班到8点以后。周二周三全天实习,很少按时下班。周四在学校上课写作业,晚上教美国人中文1小时。周五到培训学校讲ACCA F6的7小时课。周六周日补觉&写作业&准备第二周授课内容。


那半年我重考P6,学习P5,都pass了。ACCA 的书都是晚上10点以后开始看,直到深夜。还好年轻吧,再缺少睡眠也扛了下来。我记得有一天跟同学熬夜看P5,夜里3点多往回走的时候,我突然蹲坐在路边,哇哇大哭。


有些时候不需要安慰,只是因为疲惫;心里清楚有些付出是必须的,有些必经过程是没有捷径的。


谁没苦过至少10年呢。


但当时也不觉得苦。真的。人受环境的影响特别大,这是真话。当时我的大学同学,尤其要好的大学同学,每一个都比我拼,比我努力。所以当时的我,始终觉得自己是正常付出&始终跟我的同学们的努力程度有不小的差距。我们一起,有太多个夜,是在学校门口的牛大碗度过的……我环顾四周,总有种错觉:我是最轻松的那一个,真的。


勤奋的小伙伴们在一起,会互相感染,更加勤奋努力。选好队友,很重要。


这就是我的大三。你呢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五亭桥紫 2 楼 2015/7/22 1:44:48

出国是学什么专业都可以还是指定的专业而已呢?



姜帝圭女 3 楼 2015/7/22 6:43:31





慕桥磁套笔 4 楼 2015/7/22 11:31:59

顶顶顶



彩笔竟突然 5 楼 2015/7/22 15:48:09

ACCAer,明明可以靠脸吃饭,偏偏要靠才华



笑哈哈2014 6 楼 2015/7/22 18:38:09

太励志了



酷划在线 7 楼 2015/7/23 1:55:51

水太深



hztxx01 8 楼 2015/7/23 7:47:22

干了这碗鸡汤



小悠悠滴答 9 楼 2015/7/23 11:06:35

棒!


© 2012-2016 http://bbs.gxus.cn/ Powered by zuoju Processed in 00.48 second(s)